Do MRI Experiment
造影常用的三個方向的切面,由左至右:軸狀面(axial view,因這是身體轉軸的方向)、冠狀面(coronal view,因這是戴皇冠的方向)、矢狀面(sagittal view,因這是射箭的方向)。[腦袋提供:我。]
在NIH這幾年做了不少人跟動物的MRI實驗,自己倒還沒當過受試者進去掃瞄過,其實從大概博二之後就幾乎沒再躺過MRI了(因為後來都是在外面教別人)。在NIH要做受試者並沒有像在學校裡面那麼隨便,不是看到人就可以送進去掃瞄,都要先經過審核,確定身體狀況才把你登錄在資料庫中,等有符合你的狀況的實驗才會找你。實驗之前會有詳細的知情同意書,讓你瞭解實驗的目的、方法及MRI對人體可能的影響,在完全尊重個人意願的情況下才能做實驗,而且,自己lab的人幫忙做實驗是得不到津貼的,因為那會變成大家互相幫忙賺錢,而更重要的是計畫有關的人是不能要求他來當受試者,因為這會有受到上級壓力的可能,那可是會嚴重違反實驗倫理的,所以不可能發生台灣常見的老師要求學生當受試者的情況發生。
此外,在實驗前的篩檢(screening)也相當嚴格,比方說,在進MRI之前一定會確定受試者身上沒有金屬植入物甚至是刺青(因為有些刺青會用金屬顏料)。記得有一次晚上好不容易排到一位受試者來做實驗,結果她說腰部剛去刺了一個刺青,不知道會不會有問題,我們討論了很久,雖然刺青離頭很遠,但screening form上的規定就是規定,還是只好放棄,請受試者回去。這次經驗讓我印象深刻。如果在台灣,一定會說隨便,就把白紙黑字給拋在腦後,看似有彈性,其實是不守規定、自行擴張解釋,且沒有把受試者安全放在第一位。
不過,上禮拜倒是躺進MRI做了在NIH第一次實驗,只是這是個很短的technical scan,用來測試有問題的線圈,所以不會有實驗津貼,只很快地填寫screen form之後就跳進去了。下圖就是有問題的線圈掃瞄出來的腦微灌流(perfusion)影像,如果是線圈沒有故障掃出這樣的結果,那表示這個人左半腦(MRI影像左右是顛倒的)沒有血流供應,恐怕是中風了XD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