夢幻數位相機
五年前,為了出國而買了第一台數位相機--Canon PowerShot S30。雖然它能輕易地拍出漂亮的照片,但沒兩三年,這台只有3倍光學變焦的小相機就不太敷使用了,主要是旅行中常常有遠方的景物拍不到,所以兩年前又買了手中這台Panasonic Lumix FZ15,像素沒增加多少(從300萬增加到400萬),但擁有大口徑、12x的萊卡鏡頭,可得到遠比S30的小鏡頭銳利很多的照片,它的光學防手震也讓我可以在低到1/15秒的曝光時間還能得到清晰不模糊的照片。只是用久了還是有些缺點浮現,比方說:雖然對焦、快門反應速度還挺快,可是開機速度慢,要搶拍一些珍貴畫面仍很容易miss;CCD雜訊也略高,在室內(如:餐廳)不開閃光很難得到好照片;景深不足,拍人像不夠讚;望遠端夠遠但廣角端不夠廣,拍大場面風景仍略遜一籌。此外,美國的相機及鏡頭一般比台灣便宜,想說應該在離開前買一台帶走,因此又開始物色新的相機。(想敗家還要這麼多理由啊!)
評斷影像系統的優劣時,最主要的評判項目有三:速度、解析度、信雜比(signal-to-noise ratio)。理想的影像系統成像速度要快、解析度要高、信雜比要好。同樣地,一台夢幻數位相機也要滿足這三個條件。
相機的速度包括開機、按下快門到真正照下來的反應時間、連續快拍的速度、快門速度...等;解析度包括鏡頭的光學解析度,以及感光元件的解析度(即像素數目);信雜比則是相對應傳統底片的ISO感光度。但這三個要素會互相抵觸,比方說解析度高勢必造成信雜比降低,因此實際上難以同時滿足。
既然如此,實用上該如何取捨?
雖然目前相機都在標榜高像素(注意,這不能完全等同解析度),但實際上這是最不重要的,因為一般人多半在電腦上看,但能達到2百萬像素的螢幕還很少(大概要30"的才有),所以1-2百萬像素綽綽有餘。如果是洗成一般4x6的照片,3百萬像素也夠高到讓你肉眼分不出,所以除非要洗很大張的照片,超過3百萬像素的用處不大(只是讓廠商可以賣更大容量的記憶卡吧)。
實際上更重要的是信雜比,也就是是否具有高ISO值。高ISO的好處是在室內不開閃光的情況下還能得到清楚的照片,也可以用高ISO來拉高快門以避免晃動的問題。雖然目前很多輕便型相機都吹噓能提供ISO800甚至更高的感光度,但是有點理工常識的就知道,除非每個像素的感光面積夠大,那麼小的CCD要同時有高像 素及高感光度,除了放大器設計的改善外,就只能用影像處理來達到,一旦使用影像處理,影像模糊就在所難免,就失去高像素的意義了。輕便型相機裡唯一能真正提供高ISO的是Fujifilm FinePix F30/F31系列,這歸功於他專利的CCD設計(該公司稱為super CCD),使單位感光面積比一般CCD來得大,能在ISO800還能得到好照片。
另 外的選擇就是數位單眼相機DSLR。DSLR擁有比一般傻瓜機種大很多的感光元件,比方說同樣一千萬像素感光元件,DSLR是22.2 x 14.8 mm, 但輕便型相機只有7.2 x 5.3 mm (1/1.8" Type CCD),面積就差了8-9倍,因而每個像素的感光面積大,雜訊也就相對低得多,所以一般開到 ISO800以上都還可以得到乾淨低雜訊的影像。目前低價DSLR感光元件最好的代表是Canon 350D所用的CMOS sensor跟Nikon D40的CCD。雖然更高像素的Canon 400D跟Nikon D40X也不錯,但由於使用相同大小的感光元件,提高像素數還是難免降低信雜比。
速度也是很重要的一環,這特別是在搶拍、連拍,以及要抓住關鍵時刻的時候很重要,一般消費機種的開機、反應時間都要好幾秒,不如DSLR幾乎是一開機或一按快門就能立刻照,如果要照很會亂跑亂動的小朋友,就容易錯失良機。此外,是否有光學/機械式防手震(image stabilization)的設計也很重要,可讓安全快門低兩、三級,減少影像模糊的機會。目前有此功能的如:Leica/Panasonic的O.S.I.、Sony的Super Steady Shot、Canon的IS、Nikon的VR、Pentax的SR。其中Pentax的SR是設計在CCD上而非鏡頭上,所以更換一般鏡頭仍可達到防手震的效果,但效果會略遜其他光學防手震的設計。
此外,相機的鏡頭也很重要。照片的品質,如銳利度、解析度一般是受限於光學元件而非像素數,所以輕便型相機或手機即使畫素再高、手再穩、對焦再精確,沒有高品質的光學鏡頭,照出來的照片仍比不上低畫素的DSLR。色散也是一個問題,便宜的鏡頭缺乏較昂貴的低色散鏡片,影像就容易有紫邊(purple fringe)的現象。
不過實用上還有很多其他因素要考慮,如:重量、電池容量、防塵防水、操作介面...等。一般DSLR光機身就要500g以上,還要加鏡頭的重量,動輒就超過1kg,且體積較大,實在不方便攜帶。此外,DSLR拍出來的照片多半需要經過後製(post-processing)才會美觀,不然往往會讓人覺得怎麼還不如價錢少一半的相機。而換鏡頭的設計也使DSLR的感光元件有容易沾灰塵的缺點。
綜合以上的考量,Nikon D40是目前入門級DSLR的最佳選擇。它有低雜訊、重量輕、鏡頭品質佳、價格合理、操作簡單、握感好等優點,且使用內建的照片調整參數即可得到漂亮的照片,省去後製的麻煩。只是如果能夠再加上防手震的功能就更完美了!(有防手震的鏡頭比相機還貴XD)
未來如果液體鏡頭的技術更成熟,或CCD amplifier設計能夠改進(如直接將小型的amplifier做在每個element下面),應該有可能出現更輕薄且影像品質更佳的數位相機。
6 comments:
可不可以列出你有考慮的機型啊
表列一下各項的勝負
真的很好奇捏
比方說CANON 400D?
阿斐:
只怕他列越多,敗家的理由就越充足阿 XD
不用多說了...直上D200,不然你買了D40,過不久你還是會想買D200的啦.....(小惡魔)
我記得D40取消了上方功能顯示LED,所有功能調整要用機背的LCD去調,聽說是「沒那麼」不方便啦,不過這樣倒是挺耗電就是了(我已經習慣出門一整天都不關相機的生活了 XD)
阿斐:
我考慮過的DSLR機型有Canon 350D, Canon 400D, Nikon D80, Nikon D40X, Panasonic L1, Pentax K10D, Pentax K100D, Olympus E410。基本上Canon的sensor信雜比是最好的,機身也很輕巧,可是實際操作及握感則遠不及Nikon;Pentax的CCD跟Nikon幾乎一樣,防手震是他最大賣點;Olympus則是最輕巧的,sensor也很好,可惜只到ISO1250,而且在美國似乎賣價過高,划不來。
咪咪:
不用關相機聽起來還真是棒~我的FZ15不關機,大概1小時就沒電啦!
D200讚是讚,可是似乎沒比D80好太多,倒是重得很,價格更是double,還不如考慮Canon 20D/30D...
報馬仔小娜回報:剛剛得知哥哥買了台Canon 400D, 配上比相機還要貴的鏡頭~ 他12月底會回台灣一趟...不如你就去搶他的吧..省錢好妙計ㄚ XD
不如請閣下使出偷天換日、五鬼搬運、巧取豪奪絕技,反正妳哥對妳沒輒~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