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uesday, April 03, 2007

SBIC, Singapore

緊接著澳洲的行程之後,去了新加坡面試。


Biopolis(啟奧生物醫藥研究園)是新加坡科技研究局(A*STAR)為了發展生物科技做為國家未來產業的主要方向而成立的研究機構,像是美國的NIH(有院內研究,也有發grant),但目的性很強,希望能發展出專利技術,而不是單純的科學研究。Singapore Bioimaging Consortium (SBIC)是Biopolis園區裡面研發影像技術的一個單位,去年才剛成立,裡面有三個實驗室:分子影像、代謝、顯影劑。總主持人是英國Oxford的George Rada教授,不過他一年到新加坡的時間只有幾個星期,所以實際負責的是各個lab的head。此次應徵的是分子影像實驗室的group leader(相當於助理研究員),由於成立才剛滿一年,人還沒有很多,大部分的人(postdoc跟學生)也都是剛來新加坡,所以interview的行程還挺鬆的。

整個園區跟實驗室的硬體都很新,不過比起台灣竹南荒涼的NHRI好多了,綠樹成蔭,有好幾間餐廳,商店、洗衣店、書店也都有。這個實驗室目前有一台9.4T animal MRI跟一台micro SPECT/CT,明年計畫買一台7T ClinicScan,未來還有一台更高場的animal MRI。從規劃上看,由於lab head本身不是做動物影像的專家,MRI周邊的setup都還滿粗略的,不夠完整。不過至少MRI經過一年的debug,已經可以得到還不錯的影像了。影像實驗室旁邊有做biochemistry跟molecular biology的lab,地下室還有很大的動物中心,所以實驗資源算是夠。

這個地方的優點是:一切都剛開始,所以還很flexible,而且預算經費充沛(五年有2500萬美金!),要買什麼實驗設備,只要理由充足應該都沒問題。缺點是人力還很缺乏(PI目前只有一人),橫向的合作連結還待建立,有哪些有潛力的研究者、研究方向也不明顯,而且整個新加坡幾乎沒有做neuroscience的人(只有神經科方面的醫生),所以要做相關研究會有困難。但由於裡面有幾間藥廠的實驗室進駐(像樓上就有gsk的實驗室,全球十大藥廠都在新加坡設有研究中心),進行藥物開發,而不是像在台灣只做臨床測試而已,所以跟業界的結合較為緊密。

他們給的薪資福利相當好,除了本薪之外(薪水可以談,不是固定的),還有一個月的年終獎金,以及0.5到3個月的績效獎金。每個月還有房租津貼(75%的房租)、小孩就學津貼、退休金、保險等。每年21天假,14天病假,三年續約一次,而且這三年中會給機票回家一次。這些都是台灣僵化制度給不出來的,難怪他們的政府機構可以吸引外國人才進入。高薪加上低所得稅(免稅額26000新幣,postdoc的稅只有4%)、低生活開支(房租食物都比台灣便宜),只要不買車(車價至少台灣3倍)買房子(房價也是超高),是可以過得非常非常愜意的。熟悉的文化、美食,加上較慢的步調(晚上週末都沒有人加班),生活上非常理想。

和澳洲相較,新加坡的薪水較好,生活品質可能沒那麼高,但也不差,生活上也較不無聊,但研究環境還不成熟,未來的潛力也不明,不知道是不是個適合長期待下來的地方。但不管是澳洲或新加坡,研究與生活環境都比台灣強,回台灣的吸引力是越來越弱了(只剩下朋友的呼喚),真是難以抉擇啊!


相關文章:QBI, Brisbane

4 comments:

Changwei W. Wu said...

eprone to Singapore in my opinion, so that you can hire me after my graduation :P

Kai said...

那還要等你畢業、當完兵,有點久耶

anna said...

回來吧~回來吧~....不曉得這樣的呼喚夠嗎? 哈哈XD

Michael Lee said...

謝謝你的介紹,我是成功大學生化研究所的碩士研究生,今年即將畢業,並且預計明天初開始工作,正在考慮回故鄉台中,或者選擇到上海,台北,新加坡等大城市就業,目前是希望找非純R&D的工作.
我很希望可以為台灣的生技產業貢獻心力,因此也想要在年輕時,找到能夠讓我成長,累積經驗的工作,不只是research技術,更希望學到生技產業的投資,行銷,管理,產學合作等經驗.
選擇海外就業除了學習他國經驗,變成以後回台服務的基礎,也藉由海外經驗增加自己的優勢,最重要的是薪資也較高.
看到你的文章感到興奮,新加坡的biopolis似乎是我初進職場的一個好起點,不知道您是否可以給我一些建議呢?
再一次謝謝你的分享!!